鐘秉林:新建本科院校要高度重視內涵發展和質量建設————基于41所本科院校合格評估結果的分析

                   2022/4/25  來源: 本站

                  【字體: 】  【打印此文

                   

                  鐘秉林:新建本科院校要高度重視內涵發展和質量建設

                  ——基于41所本科院校合格評估結果的分析

                  《高教信息參考》2015年第4期

                   

                  摘 要:對2013年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合格評估的41所新建本科院校評估結果的量化分析表明:新建本科院校要高度重視內涵發展和質量建設,在更新教育思想觀念、探索多樣化的人才培養模式,加強人力資源和物質資源建設,探索內部體制機制創新,營造優良校園文化和育人氛圍等方面扎實工作,不斷提高教學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

                  關鍵詞:新建本科院校;合格評估;內涵發展;質量建設

                  2015年1月,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評估專家委員會召開工作會議,對2013年接受本科教學工作合格評估的41所新建本科院校的合格評估報告進行審議,并經無記名投票形成了評估結論。這一結果引起了高教界的較大反響。筆者對教育部合格評估專家組進?疾煸u估的結果進行了量化分析研究,在此基礎上對新建本科院校的改革和發展提出了政策與對策建議,以期對新建本科院校的內涵建設有所裨益。

                  一、參評高校的結構分析

                  2013年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合格評估專家組進?疾煸u估的新建本科院校41所。從學校的區域分布看,東部地區高校13所,中部地區高校17所,西部地區高校11所(詳見表1)。從學校的性質看,公辦高校30所,民辦高校11所(詳見表2)。從學校的類型看,綜合院校21所,理工院校5所,財經院校5所,政法院校3所,語言院校1所,師范院校4所,醫藥院校2所(詳見表3)?傮w上看,參評高校類型比較齊全,覆蓋面較廣,對其評估結果進行分析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表1 參評高校區域結構分析表

                  說明: http://zxb.xyc.edu.cn/Files/lyx/%E9%92%9F1.png

                   

                   

                   

                   

                   

                  表2 參評高校性質結構分析表說明: http://zxb.xyc.edu.cn/Files/lyx/%E9%92%9F2.png

                  表3 參評高校類型結構分析表

                  說明: http://zxb.xyc.edu.cn/Files/lyx/%E9%92%9F3.png

                  二、專家進?疾旃ぷ髁糠治

                  2013年,教育部組織了41個本科教學工作合格評估專家組進?疾,根據參評高校學生規模和專業結構布局,每個專家組由7至9人組成,累計派出專家346人次。專家進校前,審閱學校自評報告和教學基本狀態數據分析報告,制定進校評估計劃;進校中,通過文卷審閱、聽課看課、走訪座談、深度訪談、溝通評價等方式,對學校教學工作進行全面細致的考察,并進行意見反饋;離校后提交專家個人和專家組評估報告。專家們在41所高校累計聽課1209節,查閱試卷51689份,查閱畢業論文(設計)31034篇,走訪校內行政部門和教學單位1710個,考察校外實習基地和用人單位168個,深度訪談4444人次(詳見表4)。

                  表4 專家進?疾41所高校工作量分析表

                  說明: http://zxb.xyc.edu.cn/Files/lyx/%E9%92%9F4.png

                  概而言之,專家組進?疾靸热葚S富、方式多樣、涉及面廣、工作量大;專家們在進?疾炱陂g精力集中、工作勤奮,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資料,了解了學校的教學工作現狀,體驗了學校的校風學風和文化氛圍,為客觀評定和準確診斷新建本科院校教學工作奠定了扎實基礎。

                  三、主要觀測點評價結果分析

                  本科教學工作合格評估指標體系涵蓋了本科人才培養的全過程及其各個主要環節,是學校迎評促建和專家組進?疾斓幕疽罁,也是對新建本科院校教學工作的全面考核和檢驗。指標體系包含7個一級指標,20個二級指標和39個主要觀測點(民辦高校為40個觀測點),如表5所示。

                  表5 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合格評估指標體系

                  *民辦本科院校合格評估指標體系的觀測點為40個,增加的觀測點是“領導體制”。

                  數據分析結果顯示:在39個主要觀測點(民辦高校為40個)中,各參評高校全部合格的有17個,其中約2/3的主要觀測點集中在“學風建設與學生指導”和“教學質量”兩個一級指標之中。在其余22個(民辦高校為23個)觀測點中,有10個觀測點(民辦高校為11個)有3所以下高校不合格,低于參評高校的8%;有12個觀測點有4所以上高校不合格,超過參評高校的10%,其中,有5個觀測點有11所以上高校不合格,超過參評高校的1/4。表6列出了參評高校不合格頻次較高的12個主要觀測點的分析結果。

                  表6 參評高校不合格觀測點排序表(前12位)

                  分析表6可知:

                  1.超過4/5的參評高!敖處熽犖榻Y構”觀測點不合格,不合格率為80.5%,其中參評民辦高校僅有2所合格,不合格率高達81.8%;公辦高校不合格率亦高達80.0%,與民辦高校之間無顯著差異。數據分析結果表明:新建本科院校的教師隊伍建設問題已經成為制約學校內涵建設和可持續發展的“瓶頸”,尤其是教師隊伍結構亟待優化。

                  2.有2/5以上的參評高!爱a學研合作教育”觀測點不合格,不合格率為43.9%,公辦高校和民辦高校之間的差異性不大,不合格率分別為43.3%和45.5%。數據分析結果表明:新建本科院校需要進一步明晰辦學思路,不斷深化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積極探索校企合作和產學融合育人新模式,不斷提高應用型、技術型人才的培養質量。

                  3.超過2/5以上的參評高!皩I設置與結構調整”觀測點不合格,不合格率為41.5%;公辦高校的不合格率為41.5%,高于民辦高校的36.4%,差異比較顯著。數據分析結果表明:新建本科院校要面向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需求,切實加強專業改革與建設工作;尤其是公辦高校,要進一步轉變觀念,完善專業設置,調整專業結構,為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構建平臺。

                  4.超過1/3的參評高!百|量控制”觀測點不合格,不合格率為36.6%,且公辦高校和民辦高校之間無顯著差異,不合格率分別為36.6%和36.4% 。數據分析結果表明:新建本科院校教學管理的科學性和規范性有待提高,內部教學質量監控與保障體系建設已成為學校教學和人才培養工作的薄弱環節,尤其是質量保障體系的有效性亟待改進。

                  5.有1/4以上的參評高!敖處熍囵B培訓”觀測點不合格,不合格率為26.8%,其中民辦參評高校更是超過一半,不合格率高達54.6%,而公辦高校僅為16.7%,差異非常顯著。數據分析結果表明:新建本科院校,尤其是新建民辦本科院校要高度重視教師培養培訓工作,完善教師培養培訓規劃,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提高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

                  6.參評高!皩嶒炇覍嵙晥鏊ㄔO與利用”“畢業論文(設計)與綜合訓練”“教學管理隊伍結構與素質”“生師比”“實驗教學”“圖書、資料和校園網建設與利用”和“教學經費投入”等7個觀測點的不合格率均超過10%或在10%左右,應該引起有關高校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門的高度重視,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加以改進,務求取得整改實效。

                  7.“人才培養思路”“實習實訓”“就業質量”“校舍、運動場所、活動場所及設施建設與利用”“培養方案”“教學內容與課程資源建設”“學校定位與規劃”“教學水平”“專業基本理論與技能”“就業率”和“民辦高校領導體制”等11個觀測點分別有1到3所參評高校不合格,不合格率均低于8%(未列入表中),應該引起有關高校重視,并采取相應整改措施。

                  四、切實抓好新建本科院校教學工作

                  對2013年接受本科教學工作合格評估的41所新建本科院校的評估結果進行量化分析,對于新建本科院校的發展具有重要的啟示和借鑒意義。筆者認為,不管是通過合格評估的高校,還是暫緩通過的高校;不管是已經接受過合格評估的高校,還是準備接受合格評估的高校;不管是公辦高校,還是民辦高校,都要進一步增強緊迫感和責任感,把主要精力放在人才培養和教學工作上,切實抓好學校的內涵發展和質量建設。為此,筆者提出如下對策建議:

                  1.更新教育思想觀念。首先,新建本科院校要確立以學生為本、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教育價值觀,遵循教育教學規律和人才成長規律,圍繞立德樹人開展教學工作和其他各項工作,形成重視人才培養和教學工作的校園文化。其次,要重建富有時代內涵的人才觀, 重構符合大眾化高等教育階段發展規律和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的多樣化的質量觀,突破傳統的“千校一面”“萬人一面”的培養模式的禁錮,尊重學生的選擇權,鼓勵學生興趣、特長的發揮,探索學生的多樣化、個性化培養。第三,要在教學活動中堅持以學生學習為中心的教學觀,擯棄以教師、教材和課堂為中心的陳舊教學觀,轉變教師角色,構建師生學習共同體,探索先進的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加強師生互動和生生合作,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不斷改善學生的學習效果。第四,要樹立科學的發展觀,堅持規模、結構、質量、效益和速度(節奏)協調發展,在規模適度擴張的同時,調整優化結構、提高質量效益、把握發展節奏,促進學校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2.探索多樣化的人才培養模式。首先,明確人才培養目標和規格。新建本科院校要認真研究經濟社會和科學技術發展對人才培養帶來的新挑戰,根據國家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對于高級專門人才的不同類型、不同層次的多樣化需求,結合學校的發展目標定位和辦學優勢特色,明確學校及各個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要根據社會需求和專業特色,研究學生的知識、能力和素質結構,細化不同學科專業大類(或專業群)以及專業的人才培養規格,避免學校、專業之間的盲目攀比和規格趨同。

                  其次,調整和優化人才培養方案和教學計劃。新建本科院校要結合市場需求和專業人才培養特點,注重平衡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寬口徑培養與職業能力養成,對口按需培養與夯實拓寬學科專業基礎之間的關系;要根據學生的培養目標和規格要求,調整課程體系,更新教學內容;要面向行業和企業需求,加強產學合作和產教融合,探索多樣化的人才培養模式,滿足社會和市場對于具有較強實踐能力的應用型、技術技能型人才的迫切需求,努力提高人才培養效果與社會需求的契合度,改善學生的就業和創業能力。

                  第三,抓好專業建設與改革工作。專業是人才培養的平臺和載體,生源質量、培養質量和就業質量是衡量專業建設水平的核心指標,要明確專業設置原則,規范專業設置,調整專業結構和內涵,構建科學的學科專業體系,建立和完善專業的準入、調整和退出機制;要處理好專業與學科、專業發展與學科建設之間的辯證關系,發揮學科建設在專業發展以及專業人才培養中的基礎性和支撐性作用,引導教師通過科學研究和技術研發促進教學水平的提升和培養條件的改善。

                  第四,改革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要認真研究互聯網和知識數字化技術發展帶來的知識傳播渠道和方式的新變化,高度關注“慕課”“翻轉課堂”“微課程”等基于互聯網的教學方式對人才培養工作帶來的沖擊,著力改革以教師和教材為中心的傳統課堂教學模式,探索探究式學習、討論式教學、線上線下教學結合等新的教學和學習方式,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重視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知識融會貫通能力、問題意識、批判精神和分析與解決問題能力的養成。

                  3.加強人力資源和物質資源建設。在人力資源建設方面,首先,完善教師隊伍建設規劃。新建本科院校要認真研究經濟社會和科技文化發展的新特點,跟蹤國內外教育教學改革發展新趨勢,結合學校實際情況,明確教師隊伍建設的思路和重點。要加強師德建設和學術規范建設,倡導敬業精神和團隊精神,關注教師的職業生涯發展;要優化教師隊伍結構,包括年齡、學科專業、學位、職稱和學緣結構,以及專兼職和“雙師型”教師結構,不斷提高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其次,加強制度建設和政策導向。要改革教師聘任和考核制度,引導教師教學相長、教研相長,不斷提高育人水平和教學水平;要重視將科學研究和技術研發資源和成果轉化為優質的教學資源,轉化為課程與教材的新內容、開出新的教學實驗、為本科生提供畢業論文(設計)選題,以及支撐特色專業建設等,為培養創新型人才創造條件和提供支持。第三,加強教師和管理干部的培訓工作。要高度重視教師的職業發展和在職培訓工作,不斷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水平;要重視教學管理人員和學生工作干部的培養培訓工作,不斷提高學校的教學管理和學生事務管理水平,為提高教學質量和學生成長成才提供人力資源支撐和保障。第四,關心教師的生活待遇,解決他們的后顧之憂,努力形成體面生活、開心工作、在競爭中成長的良好氛圍。

                  在物質資源建設方面,首先,建立穩定的經費保障機制。新建本科院校要多種渠道籌集辦學資金,有條件的民辦高校要探索引入公益信托機制和基金會制度,通過基金依法運作為學校發展籌集資金;要建立健全規范的財經、資產管理制度,管好資金;同時重視發揮有限資金和資源的使用效率,用好資金。其次,加強辦學條件的建設。包括辦學空間拓展、基礎設施建設、圖書資料添置、實驗儀器設備更新、后勤管理服務以及校園信息化建設等。

                  4.探索學校內部體制機制創新。首先,新建本科院校要加強人才培養體制改革和內部管理體制改革的系統研究和頂層設計,積極探索體制機制創新和學習制度創新。比如,根據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和學校的人才培養目標和規格,適時開展學分制、短學期制、書院(學堂)制的改革探索,抑或進行訂單式培養、產學合作育人等多樣化的改革嘗試。其次,要抓住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科學技術發展和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的難得機遇,優化學校的學科專業結構,調整院系設置和教學組織,為深化綜合改革搭建組織框架;要適應學習制度和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要求,探索教學管理機制和學生事務管理機制創新。第三,要加強學校內部教育教學質量監控和保障體系建設,完善質量標準,健全政策規章,優化指標體系,改革評估方式,強化評估結果反饋和工作改進機制;要注重對學生學習效果和資源使用效益的考評,建立學生學習效果跟蹤和評估機制,不斷改善學生的學習效果和質量保障體系的有效性。第四,要推進和完善現代大學制度建設,制定和實施大學章程,為深化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提供制度保障。

                  5.營造優良校園文化和育人氛圍。大學文化是大學的靈魂,是一所大學在長期發展過程中形成的歷史積淀、人文品格和價值理念。大學文化內化于大學的辦學理念、價值追求和學術品位,外顯于大學的制度規范、行為方式和物質條件,以潛移默化的方式影響著師生的思想和行為以及大學發展方向,是大學提升辦學水平和特色發展的內在支撐。新建本科院校要高度重視校園文化建設,不斷優化育人氛圍,為人才培養和學?沙掷m發展營造優良的文化氛圍。應該強調的是,校園文化建設不僅是建造文化景觀、主題雕塑或特色展館,而更應貫穿于學校管理和人才培養的全過程。要充分利用學校的軟資源,通過黨建、思政、學生工作、導師制、寄宿制等多種方式,在學習態度、價值觀念和生活目標等方面對學生施加潛移默化的影響,加強校風學風建設和社會責任感教育,努力在校園內形成學術自由的文化、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并重的文化、傳統與現代交融的文化、價值寬容的多元文化和全球視野的開放文化。

                  最后還應指出,評估結果的數據分析結果顯示,東部地區參評高校主要觀測點的合格率與中部和西部地區參評高校沒有顯著差異,有的主要觀測點的不合格率甚至高于西部地區。比照區域經濟社會和文化教育發展水平,這種區域高校主要觀測點合格率“倒掛”的現象與社會普遍認識形成了反差,應引起東部地方教育行政部門的高度重視,在支持一部分高水平大學率先發展的同時,要切實加強對本地區新建本科院校的全面扶持和分類指導,推進新建本科院校集中精力抓好內涵發展和質量建設工作,為區域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更好地服務。另一方面,地方教育行政部門要高度重視,并采取有效措施,大力扶持和嚴格規范民辦高校的辦學;民辦本科院校要認真反思學校的本科教學工作,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加以整改

                  責任編輯: 網站發布員
                  相關鏈接
                  南泉校區:重慶市巴南區南泉街道白鶴林16號 雙橋校區:重慶市雙橋經濟技術開發區通橋街道西湖大道76號 招生咨詢熱線:023-62846626 023-62846636
                  91啪国自产拍在线播放,先锋资源AV,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妇,又粗又大又长又猛又爽